约定借款利息是否合法

添加丁律师微信,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微信号:d1263522396

约定借款利息在一定范围内是合法的。

在民间借贷中,约定借款利息是较为常见的情况。一般来说,只要约定的利息符合法律规定,就是合法有效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 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约定的利率在年利率 24%至 36%之间,借款人已经支付的利息,出借人无需返还;借款人未支付的利息,出借人请求支付的,法院不予支持。而对于超过年利率 36%的部分,法律明确规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 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法约定借款利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出借人而言,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收益;对于借款人来说,明确的利息约定可以使其清楚借款成本。但在约定利息时,双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确保约定公平合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约定了利息,也可能存在无效的情形。比如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或者借款用于非法活动等。此外,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通常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和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纠纷,双方应当在借款合同或借条等书面文件中明确约定利息的具体标准、支付方式和时间等重要内容。如果对利息约定存在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总之,约定借款利息是否合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关键是要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

约定借款利息是否合法(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我要求助网 » 约定借款利息是否合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