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丁律师微信,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微信号:d1263522396
中止执行后,要恢复执行状态,需满足法定条件并依法申请。
当执行程序出现中止的情况后,想要恢复执行状态,以下是一些通常需要关注的要点。首先,必须明确导致中止执行的原因已经消除。例如,之前是因为被执行人暂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中止,后来发现其有了新的财产线索。或者之前因执行和解而中止,而和解协议未得到履行等。其次,需要由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出恢复执行的申请。申请时应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中止的情形已不存在。
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及相关证据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恢复执行的条件,法院会依法作出恢复执行的裁定。在恢复执行过程中,执行程序将继续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执行人员会重新采取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以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恢复执行的申请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否则可能会面临不利后果。同时,申请执行人也应当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等信息,以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总之,中止执行后恢复执行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条件,申请执行人要积极行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实现最终的执行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我要求助网 » 中止执行后怎样恢复执行状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