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的文章 第37页

法律知识

失信被执行人失踪怎么处理

1
当失信被执行人失踪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处理,如通过法律程序继续追讨、利用各种渠道查找其下落等。 失信被执行人失踪是一个较为棘手的情况,但仍然有一些途径和方法可以尝试。首先,要确保法律程序的完整性。法院方面可以继续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执行程序,包括对其财产的追查和处置。通过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资产信息,尽可能地实现债权。 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力...
赞 (0)阅读(5)
法律知识

欠贷款10万还不上怎么办

1
欠贷款 10 万还不上,可尝试与贷款机构协商展期或制定还款计划,也可考虑通过变卖资产等方式筹款还款,同时要避免逃避债务。 当欠下 10 万贷款却无力偿还时,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及时与贷款机构进行沟通。主动联系对方,说明自己的困境和还款意愿,看是否能够协商展期或重新制定还款计划。很多时候贷款机构也不希望出现坏账,可能会给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
赞 (0)阅读(4)
法律知识

判七年一般几年出来执行

1
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的罪犯,实际执行的刑期会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如果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有减刑等情况,可能会提前出狱,但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后,罪犯实际出狱的时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首先,罪犯在服刑过程中,如果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但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也就是...
赞 (0)阅读(2)
法律知识

有借条起诉能要回来钱吗

1
有借条起诉不一定能要回来钱。 借条是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重要证据之一,但仅有借条并不一定能确保可以成功要回借款。在起诉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首先,借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得到确认。如果借条存在伪造、篡改等情况,或者是在胁迫、欺诈等非法情形下出具的,那么可能不被法院认可。 其次,要证明借款已经实际交付。比如通过银行转账记录、现金收条等证据来证实出借人...
赞 (0)阅读(2)
法律知识

公司欠钱不给怎么解决最简便方法

1
公司欠钱不给,较为简便的方法可以先尝试与公司协商沟通,也可考虑发送催款函等。 当遇到公司欠钱不给的情况时,以下这些方法可能相对简便且有效。首先,与公司进行直接的沟通和协商是很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期望还款的时间。在沟通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理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其次,发送正式的催款函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催...
赞 (0)阅读(4)
法律知识

单位欠钱不给打哪个电话投诉最有效果呢

1
可以拨打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投诉电话 12333。 当单位欠钱不给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拨打 12333 这个电话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12333 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咨询、业务查询、权益维护等服务的热线电话。通过拨打这个电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反映单位拖欠工资等问题。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对用人单位...
赞 (0)阅读(2)
法律知识

欠债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1
欠债过了诉讼时效,并不意味着债权就完全丧失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 当欠债过了诉讼时效时,首先要明确,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这并不代表债权人就毫无办法了。 债权人可以尝试与债务人协商,重新达成还款协议。如果债务人同意继续履行债务,那么就形成了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诉讼时效也重新起算。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沟通和协商,有可...
赞 (0)阅读(4)
法律知识

贷款逾期不还征信多久消除

1
贷款逾期不还的不良征信记录,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5 年后会消除。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 5 年;超过 5 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这意味着,当贷款逾期不还的情况结束后,从这一天开始计算,5 年后该不良征信记录会被消除。 需要注意的是,5 年的期限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标准。在此期间,即使借款人...
赞 (0)阅读(2)
法律知识

借款利息不给怎么办

1
如果借款利息不给,可以先与对方协商沟通,若协商不成,可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遇到借款利息不给的情况时,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首先,尽量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与借款人进行沟通。明确告知对方其未支付利息的事实,并强调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利息支付义务。了解对方不支付利息的原因,看是否有可能达成某种妥协或解决方案。 如果协商无果,那么就需要考虑...
赞 (0)阅读(3)
法律知识

没有约定的保证是不是一般保证

1
没有约定的保证不一定就是一般保证。 在保证合同中,如果对保证方式没有明确约定,根据法律规定,这种情况并不一定就直接认定为一般保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规定,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然而,要准确判断保证的类型,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明确约定。还需...
赞 (0)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