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丁律师微信,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微信号:d1263522396
诉讼时效 3 年是一般的诉讼时效期间,而 20 年是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3 年的诉讼时效通常适用于大多数的民事纠纷。在这 3 年内,权利人应当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如果超过 3 年时效期间未行使权利,且不存在时效中止、中断等情形,义务人就可能以时效已过进行抗辩,权利人的胜诉权可能得不到保障。
而 20 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是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与 3 年诉讼时效不同的是,它不适用时效的中止、中断,但可以适用时效的延长。这意味着即使权利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只要 20 年的期限届满,法律也不再予以保护。它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证据难以收集、事实难以查清等问题。
在实际法律适用中,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两种时效规定。对于权利人来说,应当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时效问题导致自身权益受损。对于义务人来说,也需要了解时效规定,以便在合适的时候主张时效抗辩权。同时,法律对于时效制度也有一些特殊规定和例外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关系和案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我要求助网 » 诉讼时效3年和20年